来源:谈经说纬
啡一样,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代表性饮品品牌。”
通过不断创新的消费场景和产品,“多彩贵州城”项目让游客从早到晚都能获得差异化的体验,真正实现“全天候”消费。数据显示,自项目升级以来,游客夜间平均停留时间延长了2小时,有效拉动了整体经营效益。
“文创出圈”:小物件讲好大故事
在文创店C3的展示架上,一款戴着苗族银饰的小黄鸭玩偶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最受欢迎的伴手礼,很多游客一买就是好几个。”店员涂祥云热情地介绍道。这家看似不大的店铺,日均营业额能达到7000多元,节假日期间仅盲盒单品就能创造4000元的销售额。
展开剩余51%店铺的文创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以小黄鸭为载体的萌趣单品、以黔灵山猴和阳明文化为主题的“贵州礼物”系列,以及融合地方元素的盲盒产品。“我们正在从单纯的销售商转向设计商。”涂祥云透露,将推出以多彩贵州城古楼为灵感的文创产品,既有趣味性又有纪念价值。
为了持续保持产品的新鲜度,店铺每三个月就会根据销售数据和顾客反馈更新一次产品线。最近上架的“桥梁笔记本”系列,封面采用贵州北盘江大桥的钢索结构设计,内页还附有桥梁的历史简介,兼具实用性和文化内涵。“旅游文创不能只是简单的文化符号贴牌,要用现代设计语言讲好本土故事。”涂祥云说。
从餐饮老店的“口味革命”到冷饮店的“爆款逻辑”,再到文创产品的“在地叙事”,过去多彩贵州城内商铺不足40家,如今这一数字已跃升至115家,正通过多元业态的有机融合,构建起一个互补共生的商业生态圈,持续吸引客流聚集。在这里,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形成了一张动态发展的文旅消费网络。这种以文化为内核、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模式,正在为贵州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样本。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发布于:北京市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