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傻”是指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对某个“战斗民族”有着深深的仇恨,且在多方面完全不顾实际实力,却总是试图干涉我国的事务。即便它们的海军力量远不及我国,它们的舰艇甚至连进入台海的能力都不具备,这使得它们被网民戏称为“波罗的海三傻”。要理解这三个国家的逻辑,我们不能仅从现实的实力对比角度去分析,因为这三国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地植根于近千年的民族神话,这些历史的梦幻色彩仍然影响着它们的世界观和外交策略。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早期历史与一位人物和一个组织息息相关,那便是阿尔伯特主教和利沃尼亚宝剑骑士团。阿尔伯特主教的经历与堂吉诃德有几分相似,不过,他的家庭背景要复杂得多。他的叔叔是德国不莱梅的主教,他得到了家族的资助,才有机会投身于当时的北方十字军。阿尔伯特的家族长期效忠于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而这个家族在中世纪欧洲拥有庞大的银矿资源,能够为十字军东征提供丰厚的资金支持。此外,神圣罗马帝国和汉萨同盟也纷纷伸出援手,支持阿尔伯特主教的远征计划。最终,阿尔伯特集结了23艘战舰和1500名士兵,登陆里加,开始了他们的征服之路。
展开剩余73%不仅如此,丹麦和瑞典也加入了阿尔伯特的事业。这一系列的支援,如德意志骑士的钢铁军队、维京人水陆两栖的作战能力、以及汉萨同盟的海上力量等,极大地增强了利沃尼亚宝剑骑士团在波罗的海地区的立足点。通过这些外援的帮助,骑士团凭借教义的力量和武力,逐步征服了拉脱维亚地区,并且随后联合当地的拉托尼亚人一同征服了爱沙尼亚。在漫长的征战中,宝剑骑士团信仰的圣马太等神圣人物时常出现在他们的梦中,捧出红色十字架和宝剑的军旗,仿佛是天命的使者。这种宗教信仰深深植根于每个骑士团成员的心中,以至于他们会因你的一丝质疑而挑战你,甚至在战场上决斗。
在长久的洗脑教育下,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居民渐渐接受了天主教信仰,成为了天主教世界对抗东正教世界的先锋。中世纪的宗教冲突异常激烈,信仰不同的人被视为异端,甚至是可以肆意杀戮的“人形牲畜”。因此,宝剑骑士团和条顿骑士团在日常的接待过程中,往往会举行打猎活动,猎杀的不仅是野兽,还有那些拒绝皈依天主教的普鲁士人和罗斯人。东正教的罗斯国和普鲁士人并未甘心屈服,经常与这些天主教骑士团发生激烈冲突,甚至有时将俘获的骑士用炭火慢慢烤制,展示他们的敌意。
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在这段历史中不仅接纳了德意志骑士和商人的军事、经济援助,甚至一度被视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由条顿骑士团管理。这些国家对德意志贵族和军人有着特殊的意义,周围的东欧和北欧国家也将其视为重要的战略盟友。无论是来自天主教国家的帮助,还是来自新教国家的支援,它们都得到了很多外部援助。随着沙俄崛起,伊凡雷帝试图吞并这些宝剑骑士团的领土,最终引发了长达25年的立窝尼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波兰和瑞典的混合力量联合反抗沙俄,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则得到了德国一战老兵的帮助,最终成功赶走了红军。对这两个国家来说,外国援助似乎是他们历史的组成部分,而反对东正教大国更是他们的“政治正确”。因此,这三个国家自然将盟友的力量视为自己应得的支持。
立陶宛与波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国不仅有着亲密的关系,还曾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帝国。立陶宛曾一度征服了大量俄罗斯的领土,莫斯科公国曾屈居于其麾下。这使得立陶宛对俄罗斯有着天然的优越感。在红色帝国时期,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被迫成为苏联的一部分,这成为它们心头的“奇耻大辱”。在恢复独立后,这三个国家依旧怀念过去的荣光,将西方的援助视为理所应当,并认为自己有责任站在与“异教徒”对抗的最前线。而在这些国家的眼中,我们恰恰就是他们认为的“异教徒”。
发布于:天津市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