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兰台。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令苏联乃至其继承者俄罗斯感到尴尬的叛徒——前苏联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格鲁乌)将军波利亚科夫。
之所以说波利亚科夫将军的存在让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感到难堪,是因为他并非为了金钱或美色才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
实际上,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后来解密的资料显示,波利亚科夫在长达二十年的间谍生涯中,总共只接受过价值大约3000美元的礼物,而这些礼物多是一些电动玩具、衣物、钓鱼装备和手枪。
更奇特的是,这些礼物波利亚科夫大多转赠给了格鲁乌的同事们,根本没有私藏。
更出乎意料的是,1980年波利亚科夫被苏联突然从联合国总部召回莫斯科时,他曾向与他接头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坦言自己的忧虑。
考虑到他20年间不断提供的宝贵情报,中央情报局官员毫不犹豫地问他是否想要“叛逃”,并表示美国随时愿意帮助他安全脱身,保证他在美国生活无忧:
“如果你有个什么意外,我们国家随时欢迎你来……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公开地坐下来聊天、喝酒。”
展开剩余88%然而,波利亚科夫却直截了当地告诉这位美国官员,他永远不会去美国,他之所以这么做,不是为了美国,而是为了他的祖国俄罗斯:
“我永远不会去美国,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你们,我是为我的祖国干的。我生为俄罗斯人,死也将是一名俄罗斯人。”
这段对话是199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主动向《时代》周刊记者透露的,他们称波利亚科夫是一名真正的“俄罗斯爱国者”。
事实上,他完全可以选择“出走”,但他毅然拒绝了。
而且,他非常清楚,一旦被苏联发现,等待他的将是“无名的墓碑”,但他仍无畏返回莫斯科。
这也正是波利亚科夫让苏联及俄罗斯感到尴尬之处:他真的是个“俄罗斯爱国者”。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述这位既是叛徒又是爱国者的波利亚科夫将军的一生。
波利亚科夫于1921年出生在乌克兰,虽然出生地是乌克兰,但他是纯正的俄罗斯族人。
他的父亲是一位杰出的出版商,同时也是一名忠诚的苏共党员,波利亚科夫自小在一个富裕且政治背景显赫的干部家庭中成长。
他的童年没有遭受过任何不幸或阴影,哪怕是1930年代乌克兰发生的大饥荒,也未曾影响过他家每天供应的白面包。
凭借优异的成绩,他顺利进入苏联最顶尖的军事学校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利亚科夫表现突出,荣获多枚军功勋章。
战后,依靠出色的战绩与无可挑剔的家庭背景,他进入高级军校深造,随后加入了格鲁乌情报机构。
他的首次外勤任务是在联合国总部纽约,担任苏联代表团成员,主要负责指挥那些没有外交津贴的格鲁乌间谍。
由于关于波利亚科夫的许多机密资料早已被销毁,所以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他何时、为何主动向美国提供情报。
研究者推测,1956年爆发的“匈牙利事件”对他影响深刻,这场政治风暴极大地刺激了他的思想。
1961年,他再次来到联合国,设法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建立联系,进而通过联邦调查局与中央情报局沟通,正式开启了长达20年的间谍生涯。美国情报部门为他取了代号“大礼帽”。
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披露,波利亚科夫向美国提供了大量苏联最机密的军事情报。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他主持格鲁乌在缅甸仰光的重要监听站,同时担任格鲁乌东南亚情报的总负责人,向美国提供了大量关于越南军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情报。
他还将中苏关系日益紧张的内部文件拍照传给美国,而这些文件后来交到了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手中,促成尼克松总统决定与中国重新建交。
1974年,波利亚科夫晋升为将军,接触到的情报更加机密。
他提供给美国最珍贵的情报之一是一份苏联军方内部统计清单,详细记录了1970年至1979年间苏联从西方搜集的军事技术目录。
1994年,时任里根政府国防部长助理泊尔回忆称:
“我们发现了大约5000份苏联的技术计划,令人震惊的是,他们竟在利用西方技术建造军事设施。”
正是这份情报帮助泊尔说服里根政府强化对苏联的技术出口限制。
根据《冷战时期美国如何进行科技遏制》一文,波利亚科夫的情报极具战略价值。
1982年,中情局提交报告指出苏联大规模窃取技术情报,建议将高新技术出口管制与情报活动结合,并加强与“巴统”国家合作遏制苏联科技发展。
同年底,在美国推动下,“巴统”同意将58种尖端技术纳入管制名单,包括大型船舶设备、太空装备、超导材料、机器人、油气开采技术等。两年后,更多领域如网络信号处理、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和电子通信设备也加入管制。
此外,波利亚科夫还向美国提供了苏联军方对核战争态度的内部文件,显示苏方对核战持理性态度,认为核战不会有真正胜者。
这些情报帮助美国避免了对苏联态度的误判,从而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热战。
1986年,波利亚科夫已退役时被逮捕。
他之所以被捕,是因为苏联成功策反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埃姆斯,得到了包括波利亚科夫在内的美国线人名单。
讽刺的是,为了策反埃姆斯,苏联花费了250万美元巨资,而波利亚科夫这位“间谍”,却仅从美国收到过价值3000美元的礼物,且非现金。
波利亚科夫被捕后,格鲁乌对他进行了秘密审讯,至今相关细节未公开。
原本苏联军方无意处决他,但1988年美国总统里根访问苏联的消息传来,苏方担心里根会要求交换波利亚科夫,便于1988年3月秘密判处他死刑并立即执行。
至今,波利亚科夫的葬身之地依然成谜。
果然,1988年5月里根访苏期间提出用被美方拘押的多名苏联间谍换取波利亚科夫,得到的答复却是波利亚科夫两个月前已被处决。
苏联和俄罗斯方面至今未对波利亚科夫的叛国行为作出明确回应。
但在美国看来,他是真正的俄罗斯爱国者。
据波利亚科夫的儿子回忆,父亲被捕后曾短暂见过他,波利亚科夫坚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俄罗斯的未来。
美国方面对他评价甚高,认为他不像多数苏联官员那样酗酒、抽烟,且忠于妻子。
更何况,在被调回莫斯科前,他完全可以轻易“出走”,美国也承诺为他提供庇护,但他断然拒绝,选择回到祖国,这足以证明他的爱国心。
至今无人知晓波利亚科夫将军的最终下落和具体死因。
正如他与美国情报官员最后的对话所言,他最终获得的不过是一块无名墓碑。
大家怎么看这位叛徒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END
参考资料:
《一名格鲁乌将军的间谍生涯》,卫华,《国际展望》1994.16;
《叛国将军:一切从家庭悲剧开始》,郑志明,《环球军事》2007.9;
《冷战时期美国如何进行科技遏制》,朱启超、朱博顺,《国防时报》2019.8.1;
发布于:天津市嘉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